“情系華夏、相約泰山” 架起魯港文化橋樑——香港學子線上研學之旅活動成功舉辦
2025年8月12日,“‘情系華夏、相約泰山’——香港學子線上研學之旅”在熱烈的雲端掌聲中拉開帷幕,通過騰訊會議平臺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臺港澳事務辦公室指導,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承辦,對接中國武術國際學院,為香港20餘名學子、教師、武術教練等,打造跨越山海的中華文化沉浸課堂。活動創新形式,以青少年交流為主體,以文化認同為根基,讓香港青少年在山東深厚的文化沃土中汲取精神滋養,深化家國情懷,促進兩地交流相通,是齊魯文明與香江脈搏在數字時代的一次深情共振。
泰山巍巍,黃河泱泱,齊魯大地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的篇章。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黨委書記孫建翠在主持中指出:“活動以雲端研學,深化文化認同,通過武術實踐與文化溯源雙路徑,鑄牢香港學子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場推廣科桑運昌科長代表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向香港學子生動介紹泰安文旅資源,並誠摯邀請香港學子來泰安旅遊,欣賞泰山風景,體驗泰山文化。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李建民線上參會。中國武術國際學院黃宇帆院長表示:“本次線上研學別開生面,通過雲端這座特別的橋樑,將這份文化瑰寶呈現給香港的年輕朋友,可以讓大家沉浸式觸摸到泰山的精神脊樑,感受到大汶口先民的智慧光芒。”
研學活動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的多位教授、資深專家,分別於不同主題進行了分享及交流。讓香港青少年在屏幕前感受雙手劍的凜然氣勢,體驗八段錦的松靜自然,凝望泰山石刻的滄桑厚重,驚歎大汶口陶器的遠古靈光,一條跨越山海的民族文化血脈已在悄然間溫熱湧動。
古劍鏗鏘,承續千年武魂,演繹千年武韻。膠州市非遺“雙手劍”傳承人唐鴻福博士以雙手劍為媒介,帶領香港學生們探索了中國武術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與精湛技藝,闡述了中國武術與儒家思想、道家學說、五行理論的內在聯繫。 錦緞舒展,涵養身心之氣,融通身心智慧。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錦標賽一等獎獲得者李曉銘老師領銜八段錦教學,詮釋“動靜相兼”的中國傳統武術的養生智慧。 山河入夢,文脈潤澤心靈,鑄就精神圖騰。歷史學博士李園老師通過觀風景、見歷史、習人文、賞藝術、悟精神五個層面展示了泰山文化及自然景觀。 尋根溯源,觸摸文明脈動,體悟大地精神。大汶口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王榮梅博士結合出土的文物,帶領學子仿佛穿越到大汶口文化時期,領略當時的種植業、養殖業、制陶業、紡織業及釀酒技術的發展盛況,驚歎大汶口文化時期神奇的開顱手術。通過觀察大口尊上形狀各異的圖像文字,瞭解漢字的起源,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線上學習的過程中,香港學子們展現出了極高的學習熱情與專注度,並且積極參與中間的互動環節,活動結束後大家仍意猶未盡,沉浸於多彩博大的的齊魯文化中,學員們的積極回饋遠超預期。中國武術國際學院黃宇帆院長表示,這次線上研學活動加深香港學生對中國文化及中華文明起源的認識,堅定了文化自信,提高了中國傳統文化素養。黃院長還表示以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為新起點,繼續加強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的合作交流,攜手同行,促進兩院武術專業互動和文化交流的不斷發展。
本次研學之旅,融合武術與齊魯文化,為香港青少年打開了一扇深入認知祖國壯麗山河與歷史文脈的寶貴窗口,既是香港與內地文化教育交流的一次探索,也是數字時代文化交流創新的生動實踐,成功將齊魯大地的歷史厚度與精神高度,精准植根於香港年輕一代的心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足以跨越地域,深深連接起我們的血脈與情感,推動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不僅僅是一次活動的結束,更預示著魯港兩地人文交流新篇章的開啟——未來,更多主題、更新穎形式的交流必將接續而至,雙方已初步探討未來合作方向,包括更具互動性的“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研學、開發系列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課程、組織香港學員赴山東實地考察等,讓交流學習常態化、多元化,共同譜寫新時代更加輝煌的華夏篇章。